栖息地
苏菲知道了长颈鹿生活的地方。她想知道在那里还住着哪些别的动物。其它地方又住着哪些动物呢?你能帮她找到答案吗?
![45345_Science_U2_L3_Web_thumbnail_b.png](https://legoeducation.cn/v3/assets/blt293eea581807678a/blt4d79a024b7451ec2/62b2e10692725d5bf8181c09/45345_Science_U2_L3_Web_thumbnail_b.png?locale=zh-cn&auto=webp&format=jpeg&width=500&quality=90&fit=bounds)
课前准备
(注意:本课程包含 A 和 B 两个部分,它们对于完全达到教学标准都至关重要。如果时间有限,请根据学生的需要从这两部分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讲解。)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观察不同栖息地的不同生命形式。学生将设计并搭建一个模型,用它来展示他们在研究栖息地时发现的各种生物,并观察其他同学搭建的栖息地,对比不同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动手实践式体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搭建选定的栖息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动植物。强调说明,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模型。
可以将学生分组,组内两两组合,然后给他们分配一个栖息地。让每组搭档为指定的栖息地搭建一种动物,然后将这些动物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完整的小组栖息地模型。最后,将学生召集在一起,以班级为单位比较不同栖息地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必要时,可以给每个小组指定不同的栖息地,以保证比较对象的多样性。
- 科学背景 - 栖息地:
- 栖息地是植物或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每种栖息地都能够为生活在其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必要的支持。
- 对于动物,栖息地能够为它们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水、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和庇护所。
- 对于植物,栖息地能够为它们提供生存所需的光照、土壤和气候条件(温度、湿度)。
- 常见的陆地栖息地包括:热带草原、森林、沙漠、山脉、草地。水域栖息地包括海洋、河流、溪流、湖泊、池塘和沼泽/湿地。
- 在面对幼龄学生时,可以先从简单和熟悉的“栖息地”开始,例如操场、后院、公园或花园,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栖息地”直接进行观察。
- 前期知识铺垫 - 栖息地: 利用常备科学材料、共享信息、图片和定义来完成前期的知识铺垫。
- 考察学生都知道地球上的哪些栖息地,以及每种栖息地(包括您学校社区周边的栖息地)中都生活着哪些类型的植物和动物。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将能了解到关于这类主题的更多内容。
- 可以考虑选用某些栖息地中的一些常见植物和动物,这些栖息地可以是班级已经研究过的,也可以是学校社区周边的,包括公园、池塘或后院这样的简单环境。
- 关键词汇: 栖息地、多样性
- **搭建和编程提示:**考虑学习单元中的建议。针对本课程的建议:
- 利用 SPIKE App 应用程序“开始”菜单中的“颜色传感器”教程强化教学效果。
- 利用 SPIKE App 应用程序“帮助”>“图标模块”菜单中的“事件模块”、“传感器模块(颜色)”和“声音模块”部分提供更多支持。
- 材料 为学生查找关于不同栖息地的适龄书籍、资料或在线资源。(搜索词:栖息地 + 位置,例如美国,你所在的州,北美)。查看政府机构、科学组织和教育机构网站上的相关内容。确定如何与学生分享资源。
- 如想进行“扩展”活动,可以围绕课堂上所展示的栖息地中的濒危动物或植物,查找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
A 部分(45 分钟
参与
(全班,10 分钟)
![U2L1_Engage.png](https://legoeducation.cn/v3/assets/blt293eea581807678a/blt2e5f7dbaef9a2dfa/62b05a820ae1a75bf9d611a7/U2L1_Engage.png?locale=zh-cn&auto=webp&format=jpeg&width=1800&quality=90&fit=bounds)
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和第一项挑战: 苏菲知道了长颈鹿生活的地方。她想知道在那里还住着哪些别的动物。其它地方又住着哪些动物呢?你能帮她找到答案吗?
思考 — 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展开简短的讨论,期间可根据需要使用故事图片。
- 什么是栖息地? (动物、植物或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或环境;栖息地中居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 *栖息地都有哪些类型?*每种动物的栖息地中都有些什么? (森林、草地、热带草原、山脉、海洋,池塘、溪流或湖泊等淡水水域;沙漠、极地和苔原;每个栖息地都能为居住在那里的动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包括树木、青草、灌木、开花植物之类的植物,以及蜥蜴、松鼠、鱼、蛤蜊这样的动物。)
- *长颈鹿生活在哪里?*它们的栖息地是什么样子的。(长颈鹿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上生长的大都是青草和其它一些矮生植物,看上去非常开阔,但也会有一些灌木和树木。)
- 还有哪些其它的动物或植物与长颈鹿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栖息地呢? (斑马、大象、狮子等;草、树木、灌木等)
- 选择一个栖息地进行探索和搭建。将它与其他同学搭建的栖息地进行比较。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套 SPIKE™ 科创基础套装和一台设备。
探究
(小组,25 分钟)
在学生搭建或编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享下面的示例来给他们提供协助。告诉学生,图片中展示了一种动物和它的栖息地,他们需要参照这个方案选择一种栖息地,并搭建一些生活在这种栖息地中的动物。
让学生:
- 通过查看提供的材料进一步了解他们所选择的栖息地。
- 用基础模型搭建栖息地(分配或自选),包括里面的植物和动物。
- 对他们的模型进行编程,以展示动物在栖息地中的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如何综合运用 SPIKE 科创基础套装和各种手工材料来制作一个栖息地。
告诉学生,基础模型搭建的是长颈鹿和树,他们需要参照这个方案选择一种栖息地,并搭建一些生活在这种栖息地中的动物。在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让学生按照他们习惯的方式交流想法,并利用在分享中获得的灵感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模型。
创意示例
![45345_Science_U2_L3_Web_Overlay.png](https://legoeducation.cn/v3/assets/blt293eea581807678a/blt606dcc2dd786a8d1/62b04b7e2680af5922336a9a/45345_Science_U2_L3_Web_Overlay.png?locale=zh-cn&auto=webp&format=jpeg&width=1800&quality=90&fit=bounds)
解释
(全班,10 分钟)
将学生召集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创意。 让他们观察并记录他们在展示的每个栖息地中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让每个小组用他们的模型进行演示并描述:
- 他们的栖息地是什么样子的。
- 栖息地中生活着哪些植物和动物。
等到所有的小组都将模型展示一遍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 其他小组搭建的栖息地是什么样子的?
- 里面生活着哪些植物和动物?
- 不同栖息地的植物和动物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如果要继续学习“B 部分 — 解释”,请让学生保留搭建好的模型。
B 部分(45 分钟
解释
(全班,5 分钟)
- 重复“A 部分 — 解释”中的步骤,让其他小组演示并解释他们的学习成果。
拓展
(全班,35 分钟)
(5 分钟)
- 组织学生以某种方式进行分享,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画廊漫步”(观众围在展示者周围观看展示),或者“展示角”(房间的每个角落各放一个栖息地,让学生轮流观察不同的例子)。
- 让学生为每个栖息地类型制作一个 T 形图(植物和动物的对照表),在上面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可以使用“我看到的动物有……”、“我看到植物有……”这样的句式,可以借助音频/视频,或者带标注的照片。
(25 分钟)让学生迭代并测试模型,完成 App 应用程序中的下一项挑战:
- 比较不同栖息地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充分利用你的观察到的内容。
- 对栖息地中的一种植物或动物进行编程,以展示这个栖息地与其他栖息地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 分钟)鼓励学生分享:
- 帮助他们完成挑战的知识、想法或技能。
- 在搭建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想法或技能。
让学生整理套装和工作区。
评估
(全班,5 分钟)
- 在学生构思、搭建和编程的过程中,利用引导性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和做出决策。
教师观察清单
- 查看学习目标(教师支持部分)。
- 利用清单观察学生的进度:
- 他们能够用文字、音频或视频记录在讨论不同栖息地时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 他们能够借助观察结果来描述不同栖息地的常见植物和动物。
- 他们能够准确记录一种栖息地中或不同栖息地之间各种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 他们能够搭建栖息地模型,并在其中安置适当的植物和动物。
自我评估
让每位学生选择一块最能代表自己当前水平的积木。
- 蓝色积木:我觉得自己能够按照说明创建程序。
- 黄色积木:我能够按照说明创建程序。
- 绿色积木:我能够按照说明创建程序,还能帮助同伴达到相同水平。
同伴反馈
让学生在各自小组内讨论他们的合作经验。
鼓励他们使用如下表达方式:
- 当你……我非常感兴趣
- 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你如何……
分层教学
可通过如下方式简化本节课:
- 让学生搭建模型,展示某一特定动物或植物生活在栖息地中的场景,要求选用班级之前研究过的栖息地,或之前曾经观察过的当地栖息地,例如附近的池塘或公园。
可通过下列方式增加难度:
- 扩展“拓展”部分的挑战,让各组学生从他们的模型中选出两只动物进行编程,让它们能够以某种方式进行互动,或者鼓励多个小组搭建栖息地部落,让动物能够在不同的栖息地之间穿行。
拓展
- 围绕课堂上所展示的栖息地中的濒危动物或植物,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选择一个例子进行探究。让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描写或讲述各自的发现,可以采用的形式包括:1)动物明信片,2)文字版或语音版公共服务公告 (PSA), 3)写给校报的信。
如果实施该部分内容,课程时间将超过 45 分钟。
教师支持
学生将会:
- 记录他们在观察不同栖息地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时的发现。
- 对不同栖息地中的各种动植物进行比较。
- 搭建一个模型,展示栖息地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生活在那里的植物和动物。
(每两名学生 1 套积木套装)
- LEGO® Education SPIKE™ 科创基础套装
- 安装了 LEGO Education SPIKE App 应用程序的设备
- 请参阅”课前准备 - 材料”部分。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2年级
- 5.1-2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 5.1-3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 13.1-1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工程教育标准)
- 13.3-4 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工程教育标准)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1-2年级
- 4.1.1-5 通过数字设备辅助学习、交流与分享,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2年级
- 3.3.4-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拓展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2年级
- 3.3.4-3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2年级
- 4.2.1-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