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接力赛
通过四项有趣的任务来练习团队合作技巧。
课程计划
1.课前准备
- 浏览 LEGO® Education SPIKE™ App 应用程序中的学生学习材料。
- 如有需要,可使用 App 应用程序中的入门教材设计课程。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们熟悉 LEGO® Education SPIKE™ Prime 科创套装。
2.参与(5 分钟)
- 根据下面发起一次讨论 部分的提示,组织学生围绕本节课程展开讨论。
- 播放视频介绍本节课程。
3.探究(10 分钟)
- 将班级分为偶数个团队,2-3 名学生一队。
- 要求每个团队推选一名队长。
- 给这些团队 5 分钟时间搭建机械臂,并将六块乐高积木用作点位。
- 要求他们以最快速度完成。(这里的重点在于,所有团队成员都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 要求这些团队测试自己的模型以确保其可以运行。
4.解释(15 分钟)
- 让每个团队为任务 2 推选一位新队长。
- 要求学生们轮流使用他们的机械臂将积木从点 A 移动至点 B,每次移动一块积木。(这是另一个团队合作范例,重点关注每个学生都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 现在是时候进行任务 3 并推选新队长了!
- 团队成员有 3 分钟时间轮流叠放积木,每次叠放一块积木。
- 他们能堆多高?
- 如果塔倒了,那么弄倒的人需要负责重新搭好。(这是一个基于个人表现的团队合作范例。)
6.拓展(10 分钟)
- 每两队进行配对,组成新的团队,每个团队推选出一位组长,挑战任务 4。
- 团队 A 的队员将轮流使用机械臂拾取积木,中途遇到另一对队员,并将积木递给对方。
- 团队 B 的队员将轮流使用机械臂抓取另一队递来的积木,然后将其放至指定位置。(这是一个基于每个人都达到新目标的团队合作范例。)
- 请记得预留整理时间。
7.评估
- 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反馈。
- 可借助所提供的评价准则来简化此环节。
发起一次讨论
围绕团队合作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良好的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团队合作模式的关键要素。
例如:
- 在努力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承担特定职责。
▷ 示例:搭建时,一些学生负责寻找合适的积木,而另一些学生负责搭建。即各司其职。
- 达到团队的目标意味着每个团队成员都获得了成功。
▷ 示例:在接力赛中,每个成员的任务都相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意味着每个成员都必须擅长同一项任务。
- 每个团队成员都能进行改进,有助于整个团队实现目标。
▷ 示例:在体育运动队或企业环境中,当每个成员都面对新目标的挑战时,整个团队的表现就会变得更好。
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以了解他们的后续任务。
搭建要诀
轻松控制机械臂
按压智能集线器的“左按钮”和“右按钮”时,机械臂会相应地张开和闭合。
更大挑战
如果想尝试更大的挑战,可以对机械臂进行编程,使其在智能集线器向左倾斜时张开,而向右倾斜时闭合。
控制机械臂的另一种方法
你还可引入力传感器。
编程要诀
主程序
可行方案
其它程序
分层教学
可通过如下方式简化本节课:
- 缩减任务数量
- 给予 1-2 分钟时间,让队长在每项任务之前或者在任务进行过程中给出指示。
- 按照队长的职责提供精确的指导
可通过如下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 通过提出新“要求”来测试队长们的能力,例如:
▷ 学生只能使用左手(或右手)。
▷ 红色积木必须放在最后移动
▷ 蓝色积木必须放在最底部
评估环节
观察检查清单
可根据教学需要设定等级,例如:
1.部分完成
2.全部完成
3.超额完成
请使用下列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进度:
- 学生能够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学生能够努力使每个团队成员成为更有效的贡献者。
- 学生能够努力帮助每个团队成员达到新目标。
自我评估
让每位学生选择一块最能代表自己当前水平的积木。
- 蓝色:我们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 黄色:我们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并鼓励每个成员取得成功。
- 紫色:我们齐心协力完成任务,鼓励每个成员取得成功,并达到新目标。
同伴互评
鼓励学生通过下列方式向同伴提供反馈:
- 让一位学生根据上述彩色积木评价标准对另一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 要求学生相互提供建设性反馈,以提高他们团队在下一堂课中的表现。
语言艺术拓展
引入语言艺术能力培养环节:
- 引导学生探索开展有效讨论的最佳方式,如有建设性的反馈、重塑观点或达成共识。
注意:这部分内容可用作拓展课程。
数学拓展
引入数学能力培养环节:
- 让学生收集下列数据:成功传递的积木数量、掉落的积木数量,以及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
- 让学生利用这些数据生成统计信息。
注意:这部分内容可用作拓展课程。
教师支持
学生将会:
- 展示与不同类型的人一起有效合作、互尊互敬的能力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熟悉程序设计语言的用法,掌握常量、变量、函数等基本概念,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知道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异同,尝试编写、调试程序。(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程序世界)
初步了解仿生学,分析生物的过程和结构,并把得到的分析结果用于机器人的设计,体验跨学科学习。(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开源机器人初体验)